创业就是大家都看不到商机 摸着石头过河--网络招聘大鳄养成记

发布时间:2013/08/23

 坊间传闻其为“佛山最赚钱网站”,创始人酝酿进军电商运营

  十年前的佛山网络招聘江湖还处于萌芽状态,此时刚刚走出汕头校门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汪国洋在创业毫无头绪的情况下,重新打开自己毕业设计的网站,注册域名“大佛山人才网”,开始在佛山淘金。

  十年后,这家线上招聘网站已经被坊间传为“佛山最赚钱网站”,并一度拖缓了行业巨头向佛山市场进军的步伐。其背后的佛山领航,也从佛山最早的民营人力资源中介服务商,发展为一个连锁形式的庞然大物。

  而创始人汪国洋仍想继续“折腾”,打破地方性招聘网站头顶的增长天花板。凭借其多年经营积累的企业客户关系和数据信息资源,他正在酝酿进军电商运营领域。

  网站狂人的毕业作品

  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摆在了网站狂人汪国洋面前。这年的佛山经济正发足狂奔,年底GDP历史性地突破了两千亿大关,企业人力需求旺盛。冲劲十足的经济走势,为网站此后的发展带来了强大惯性,甚至有一丝“时势造英雄”的意味。网站在公司化运作的第一年,营业额就开始了高达100%的增长。

  2002年,汕头大学计算机专业大四学生汪国洋正面临毕业大考,他选择编写一个以招聘为主题的网站作为毕业设计。此时,线上招聘行业正处于快速成长期。创立于1998年、日后成为巨头的前程无忧,就在这一年实现了首次盈利。

  而汪国洋本人并非人力资源的热衷关注者,这个作品只是他对建设网站狂热兴趣的表现之一,选择这个题材近似偶然。毕业后,他放下了这个襁褓中的招聘网,制作了汽车、茶叶等主题不一的网站。不过,由于商业化难度等原因,几乎都半路夭折。

  而他从朋友那里听说,区域性网站除了招聘和房地产外,其他网站不存在刚性需求,很难找到盈利模式。于是在毕业一年后,希望创业的汪国洋再次打开自己的招聘网,定名“大佛山人才网”,在佛山上线并开始尝试商业化运转。到2005年,汪与合伙人成立佛山领航公司,专注经营大佛山人才网,正式开始公司化运作。

  在初出茅庐、对专业非常自信的汪国洋眼里,此时佛山还没有一家“像样的招聘网站”。虽有政府背景的招聘网站,但规模和市场影响不大。在申请人力资源中介服务牌照时,汪惊讶发现大佛山人才网的牌照编号竟然是“003”,前两家全是政府背景网站。

  而距离佛山不远的广州,也有了南方人才网等较大的招聘网站,但业务重心始终放在广深,对佛山影响力偏弱。至于一些全国性的网站,更很少把目光投放在这座城市。

  一个巨大的市场空白,摆在了网站狂人汪国洋面前。这年的佛山经济正发足狂奔,年底GDP历史性地突破了两千亿大关,企业人力需求旺盛。冲劲十足的经济走势,为网站此后的发展带来了强大惯性,甚至有一丝“时势造英雄”的意味。网站在公司化运作的第一年,营业额就开始了高达100%的增长。

  不过,想持续这种势头不能仅靠时势。汪国洋想到了发展线下渠道。2006年起,大佛山人才网开始在佛山的院校举办校园招聘会。他很快发现这种活动在佛山的尴尬:整个佛山连布展公司都难找到一家,不得已只好去广州寻找。

  配套供应商的缺乏,同时也意味着专业级别的招聘会的匮乏。很快,汪国洋决定加速线下活动的力度。2007年,大佛山人才网开始面向社会求职者,举办校园之外的现场招聘会。虽然在数年之后,O2O模式一度在团购等电商网站大火,但在汪国洋看来,他才是这种模式最早期的那批实践者。

  企业与求职者是招聘网站最重要的两种资源,很多地方性网站为了吸引求职者注册,通常规定在注册后才能查看企业联系方式。而在佛山这个相对空白、缺乏渠道的市场内积累了一定企业资源优势后,汪国洋无视了这个习惯,决定向所有未注册的访问者开放企业联系方式。

  “只要看到足够好的职位,大多数人还是会选择注册”。这个策略被证明非常聪明,开放式的做法没有影响求职者的注册热情,此后到2011年之前,网站注册人数已经达到100万人。

  在顺风顺水的市场环境中,大佛山人才网的高速增长一发不可收拾。尽管在2007年前后,佛山政府开始了规模浩大的淘汰落后产能,但丝毫没有影响这家网站的增长曲线。从2005年开始到2010年后六年间,100%的增速继续得以保持不变。

  当行业巨头来敲门

  无论汪国洋的推论是否成立,可以肯定的是,本土网站如果扎实基础,必定会对外来者带来一定阻碍。在行业巨头进入佛山的势头趋浓之前,汪国洋已经尝试过在佛山这个“小市场”里阻挡巨头的脚步。

  在大佛山人才网迅速壮大的同时,佛山这个曾经被忽视、却又被汪国洋证明充满潜力的市场,也开始吸引更多觊觎的眼光。2007年11月,老牌人力资源名企智通人才通过收购控股了佛山本土最大的人才市场原佛山南方人力资源市场,进军佛山。

  不过,更大的阴影还在此后。随着在一线城市线上招聘市场的迅速发展,几大全国性招聘网站短兵相接,同时也逐渐加强了对二三线城市的营销。从北上广的地铁到写字楼,人们都能看到这类大型网站的广告,从资本到品牌都远胜地方性网站。不过,在佛山的市场竞赛结果,颇令人意外。

  “大概在2010年前后,某个国内排名前三的网站伸手进佛山。”汪国洋回忆,“但是做不起来,影响不大。”他分析,“像前程无忧、智联招聘、中华英才这三大人才网站的模式,在二三线城市并不是最有优势的。”

  他的理由是,这类网站“采取的是空降模式,每开发一个城市,就用钱砸,不断地在各种媒体砸广告,知名度高了,流量来了签单就自然多。”

  而推广成本是一个关键,“这种做法随着广告费用上涨,渐渐就会撑不下去,因为二三线城市广告总支出升高,但收益难涨。随着时间推移,迟早会出现一个由盈转亏的节点。”换而言之,在佛山市场,全国性网站面临的情况,很可能是二线城市客户少、收费低,收益难以弥补成本的局面。

  另一方面,汪国洋否认大佛山人才网的职位层次低于全国性网站,“我们是综合性网站,佛山所有工作基本上都能找到。”不过他也强调,“我们想做企业招聘的渠道之一,而不是唯一的渠道。因为没有一个公司、网站可以满足企业的全部需求。”

  无论汪国洋的推论是否成立,可以肯定的是,本土网站如果扎实基础,必定会对外来者带来一定阻碍。在行业巨头进入佛山的势头趋紧之前,汪国洋已经尝试过在这个“小市场”里阻挡巨头的脚步。2007年,某全国性大网站想在佛山做招聘信息类报纸,但最后未能成功。“他们还想做收费的报纸,但当时我们已经有自己的报纸在招聘会现场派发了,而且还是免费的。”汪国洋回忆。

  相比之下,地方性招聘网站也有自身明显的短板,资本和品牌很难在一线城市与行业巨头竞争。在此后的扩张中,汪国洋也遵守着自己的这一逻辑。2008年,大佛山人才网背后的佛山领航公司开始采用佛山的成熟模式,在佛山之外开辟市场,第一站选在了中山。此后,汪在广东省内的几个新增站点,也都选择了二三线城市。而在广东之外,其他合伙人在领航品牌下发展的新站点,也几乎遵守了近似的策略。

  与此同时,尽管轻视巨头带来的威胁,但事实上汪国洋还是保持了紧张状态。他着力最多的方向是增加客户忠诚度,惯于在网站之外,凭借“大佬”优势向整个行业多环节延伸。大佛山人才网甚至开发了一款人力资源管理软件,向客户企业免费发送。

  而其擅长的线下活动也得以壮大。去年初,佛山领航开设了南海区第一家大型民营人才市场。其选址再次体现了汪国洋的风格:选址在大沥而非南海中心区域桂城。他的理由是,中心区竞争已趋近白热化,大沥等镇街反而存在很大空间。在此之前,佛山领航在禅城已作为发起单位,成立了禅城区人力资源协会,汪国洋本人就担任了秘书长。

  规划与愿景未来或进军电商运营

  据汪国洋本人介绍,到今年大佛山人才网的简历总数已经达到200万份,日均IP访问量也在全佛山网站中位列前茅;而企业客户累计超过3万家,这几乎达到了佛山企业总数的十分之一。

  按每年每家企业上千元计算,坊间有IT人士计算过,该网站很可能已经是佛山最赚钱的网站。面对记者对这一说法的求证,汪本人未予置评。但他向记者证实,网站营业额在2010年已经突破1000万元。

  而面对已经比较大的客户基数,佛山领航仍试图在客户粘度领域继续提升。尽管并未明言,但不难发现其努力方向,是希望在佛山的企业中,形成一个以佛山领航、大佛山人才网为核心和平台的人力资源主题交际圈。

  为此,其在增值服务方面不惜成本。去年佛山领航成立了人力资源培训学校,为企业HR提供国家人力资源师课程的培训,目前学员达600多人,规模为佛山第一。汪国洋透露,“师资等成本很高,仅仅是微利”。

  这些举措,也来自汪本人对行业天花板的危机感。在2010年后,大佛山人才网在原来高速增长的基础上,已开始放缓。

  虽然汪本人在领航人力资源品牌下,在佛山之外执掌的新站已有五个,但他始终认为招聘网站的商业模式有其独特的瓶颈:单笔收入金额少,回报慢,但开辟市场时又需要在每个城市做出非常扎实的营销。正因如此,对于风险投资来说,招聘网站回报慢,可想象空间小。

  对于新的增长,汪国洋希望从移动互联网中获得突破。在记者采访前,大佛山人才网刚刚推出一款APP,其特点类似社交软件陌陌,用户可以“手机摇一摇找到附近的岗位”。

  “有职业学校进行过统计,佛山90后毕业生跳槽的原因,排名第一的不是人们常认为的待遇不好、工作环境差,而是工作单位离家太远”,汪国洋说。

  记者发现,近期在福州和东莞都已有近似功能的APP问世。而汪国洋对该软件在佛山的前景非常笃定。支撑其信心的,除了佛山新生态求职者的习惯外,主要是大佛山人才网庞大的企业客户数量,“只有足够庞大的招聘企业基数,才能真正完美实现这种功能。”

  这个APP的出现,可以视为大佛山人才网在企业大数据方面的一次尝试。围绕这些企业资源,汪国洋正在酝酿另一个方向:电商。

  电商实际上是汪国洋内心中的遗憾。早在汕头大学时期,他就尝试过在校园内的网络购物,但并未深入。而在大佛山人才网创业的同期,佛山本地的电商也出现了创富奇迹。“西伍服饰和我们同期进入创意产业园,当时大家都是租了300多平方米,过了几年后人家都已经租了几层楼了,但我们还是一层楼。”

  西伍服饰是凭借电商渠道迅速做大的典型代表。2007年前后,汪国洋在佛山已经初露头角时,西伍服饰的创始人石松夫妇还在北京开淘宝店。此后,石松看好电商服装市场,来到佛山创立品牌。首年营业额仅有几十万,但此后的增长则让很多企业望尘莫及。

  汪国洋酝酿的是电商后台的运营服务商。在佛山,尽管制造业企业进军电商已有相当数量,但后台产业链还有很大空间。而汪国洋拥有数以万计的企业资源,并凭借客户粘度营造圈子氛围,这种良好的信任关系,将可能使其在市场拓展中拥有相当独特的优势。“掌握着这么多企业的数据、资源是我们最大的优势,做电商就可以利用现有资源,创造更大优势。”汪国洋说。

  南方日报记者 赵越 实习生 李新宇

上一篇:第35届房交会首设人才招聘会 ..下一篇:“心仪嘉华 理想之所”南京万达...


上海体育馆招聘会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