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2014年校招规模下降,平均降幅为35%左右

发布时间:2013/12/28

 上海财金通财务金融学习社区日前发布了《上海金融基础人才市场供需调研报告》。调研中发现,高校毕业生求职过程中出现盲目的现象,缺乏有序的实习通道以及合理的学业规划和职业规划,人为增加了求职的难度,也加剧了“僧多粥少”的岗位竞争。

  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人才建设一直颇受关注,与纽约、伦敦等城市相比,上海金融人才需求尚有巨大缺口。

  早在“十二五”规划之初,上海就公布了金融领域紧缺人才开发目录,除高端管理人才大量缺少外,金融研究人才及各类金融人才也大量缺乏,其中包括一些基础型人才。为了促进金融人才建设,上海明确除继续实施引进高端人才计划外,还依靠复旦大学、上海财经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上海国家会计学院等高校培养本土人才。

  伴随着经济环境的发化,金融行业对于基础应用人才的需求更加多元化,除了院校等硬指标外,企业更注重人才的综合素质及实践能力,复合型人才成为企业关注的焦点。

  1银行领衔毕业生求职意向榜单

  在上海高校毕业生金融行业求职意向及就业倾向性调查中,报告发现有志于从事金融行业的毕业生中,近六成是财务金融类,其次是市场/管理/贸易类,占比接近20%,电子信息类与机械工程类专业学生占比合计6.74%。参与调研男女比例分别为34%和66%,毕业生以本科生为主,约占总人数的96%。

  首先,银行领衔毕业生求职意向榜单。调查结果显示,在“最希望从事的财务金融类工作”的选择中,银行业是最受毕业生青睐的大类,会计师事务所次之,证券基金类位居第三,保险类位居第四。其中,银行的公司业务、投行业务及个人业务高居前三位,分别占到17.96%、14.98%和11.69%,这为银行业最终“夺冠”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除此以外,会计师事务所的审计类、咨询类工作也获得较多的选择,分列第四和第五,占比分别为8.97%和8.46%。

  其次,外资/合资企业仍是毕业生的首选。在企业/机构类型的选择中,近55%的大学生将进入外资/合资企业作为自己的首选,国有企业以28.5%的占比位列第二,中资企业不及事业单位,名次垫底。

  值得一提的是,在仔细分析大学生的问卷中,可以发现,问卷中出现问题答案前后矛盾的情况比比皆是,如填写有意会计师事务所相关工作的大学生,却在企业/机构类型中选择了事业单位或国有企业,这反映出高校毕业生在择业前缺乏对于金融行业系统的全面认知。

  此外,调查显示,大学生求职选择出现盲目、主观的现象。从毕业生对财务金融类行业分项选择来看,在选择从事证券基金领域的毕业生中,求职选择出现两极化现象,选择从事证券/期货/外汇经纪人的数量与选择担任证券分析师的数量不相上下,占比分别为3.25%和3%。与其他同属证券基金大类的岗位相比,证券分析师的执业门槛较高,从业不仅需要会计学、审计学和法律知识,还需要丰富的实务经验,最好有银行、信托公司或其他投资公司的工作经历,这对毫无实务经验的应届毕业生来说,从业存在较大的难度。

  2商业银行校招规模下降

  在上海金融企业2014届校园招聘需求状况调查中,本次调研机构主要涉及中资银行、外资银行、证券公司、基金公司、保险公司以及金融服务企业,这些企业均制定了校招计划。除采取问卷调研外,对于今年没有校招计划的机构进行了电话访谈。

  首先,中资银行校招规模缩减。本次被调查的中资银行中,国有商业银行在沪分行的校招规模较去年均有所减少,平均降幅为35%左右,减少的原因多为网点扩张速度降低或人员结构调整等。与之相比,在沪的股份制商业银行及城市商业银行校招比例除部分增幅明显以外,其余均持平或略有增幅,平均增幅约为4.75%。受中国经济发展影响,2005-2009年是国有商业银行发展较快的五年,银行规模呈现快速的扩张势头。此后,受到金融危机以及银行粗放式扩张模式弊病的影响,加上利率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推进,国内银行扩张态势日渐放缓。近几年,国内商业银行的校招规模逐渐下降,从侧面印证了中资银行扩张的减缓。与去年相比,大部分中资银行的校招并未对本科生与硕士生的招收比例做过多调整,平均维持在75%本科生与25%硕士生的招收比例。对于少数增加硕士生招收比例的银行,生源是企业考虑的主要因素。其次,外资银行管培生招收以本科生为主。报告显示,外资银行在沪分支机构今年的校招规模与去年相比大致持平,主要以招收管培生为主,在硕士与本科的招收上没有硬性的比例。从以往外资银行管培生的招收情况分析,主要以本科生为主,招收人数占到总人数的95%以上。

  此外,证券基金行业对学历要求仍维持较高水平。报告发现,在受访的证券基金公司中,近七成企业的校招计划与去年持平,三成企业由于业务发展需要,校招规模呈增长趋势,平均增幅约在20%左右。同样,交易及结算类金融机构受业务发展需要,校招规模呈现15%的增幅。与银行、保险行业相比,证券基金行业在校招中对于学历要求普遍较高,其中,在交易及结算类中基本不招收本科生,硕士生招收比例为80%,博士生招收比例为20%,与去年相比,考虑到招收更高素质的金融人才,硕士生招收比例增长了10个百分点。今年有校招计划的基金公司中,硕士生的招收比例为70%-100%不等,本科生招收比例最高达30%;有校招计划的证券企业在招收应届生中,硕士生平均占八成,本科生占两成。出于推动创新类业务的发展需要,部分证券企业在今年校招中增加了硕士生的招收比例,平均增幅约为20%。

  3中资银行偏爱理工科学生

  在上海金融企业2014届校园招聘标准分析中,报告发现,毕业院校、综合素养以及社会实践经验成为包括银行、证券基金、保险、金融服务类企业校招的重要指标。与许多硬指标相比,企业更加看重毕业生综合素养等软实力的体现。

  中资银行雇主在调查中显示,在给被调查企业三次选择机会的前提下,所有的受访者均选择了综合素养,有57%的受访者选择了毕业院校,有近三成的受访者选择了社会实践经验。无独有偶,外资银行雇主在调查中也表现出对毕业生的综合素养的看重,与其他行业看重毕业院校相比,外资银行对于学生专业和学历两项指标更为关注。

  在证券基金类企业中,所有雇主最看重的是毕业院校,其次是社会实践经验与综合素养。保险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最看重的是毕业生的综合素养,其次是毕业生的社会实践经验,复合型人才是企业重视的第三项指标。金融服务型企业的招聘标准与传统金融企业相似,对学生毕业院校及其综合素养并重,其次注重学生的社会实践经验。

  与此同时,报告指出,在本次调查中许多企业表现出重视复合型人才选拔的特征。对于具备金融类企业社会实践经验的非专业背景学生,各大金融企业均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其中,中资银行占比约为25%,外资银行占比约为43%,证券基金类企业占比约为33%,保险企业占比约为43%,金融服务类企业占比约为33%。

  保险企业和金融类企业对于有财务金融类证书的非专业背景学生也表现出招聘兴趣,其中,保险企业的选择占比为29%,财务金融类企业的占比约为17%。除金融类专业外,大部分金融机构均表示对于经管类专业的学生放宽招聘标准,中资银行对于数学、物理、计算机等理工科专业背景的毕业生表现出明显的偏爱,在选择占比上甚至高于经管类学生,占比约为31%。

  另外,不少企业结合实际,对于高校人才培养给出了中肯建议:高校人才培养需要结合市场发展需要,参考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中对于金融人才需求的内容和用人单位的人才使用反馈,及时更新和设计培养方案。在进一步加强基础教育的同时,建议更多地关注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抗压能力等综合素质的培养和锻炼,除书本知识之外,结合市场和企业人才需求,开设实践类课程,有效提升学生基础技能和对知识的应用能力。鼓励并积极创造机会,促进学生积累财务金融企业的社会实践经验,要在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与书本上的理论知识要有机结合。避免过分强调社会实践而忽视高校专业知识学习的情况发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指导,促进学生有更清晰的自我定位,有效避免求职过程中的眼高手低和“羊群效应”。

  报告指出,上海金融人才结构性矛盾长期存在,要解决好这一突出问题,金融企业应当主动接轨高校人才培养,加强校企联动,借助第三方社会力量,共同研究建立金融基础人才培养对接机制,为企业人才战略打下坚实基础,为促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人才建设贡献力量。

上一篇:元旦后宁波4场综合类招聘会15..下一篇:镇江人才市场与上海新世纪人力资...


上海体育馆招聘会


分享到: